新时代文明实践|弘扬国学文化 启蒙智慧童心——记南京市江宁区谷里第二幼儿园小班组“开蒙礼”活动
作者: 谷里二幼 | 发布时间: 2019/11/13 15:07:13 | 461次浏览
弘扬国学文化 启蒙智慧童心
———记南京市江宁区谷里第二幼儿园小班组“开蒙礼”活动
荀子曰:人无礼则不立,事无礼则不成,国无礼则不宁。开蒙礼——是中国传统启蒙教育之初举行的“拜师礼”,在古代被视为人生的“四大礼”之一。为了将这一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继续延续与传承,从小让幼儿做懂礼、知礼、尊重师长之人,2019年11月1日,谷里第二幼儿园两百多名稚气未脱的“学童”身着统一汉服,参加了“童蒙养正 启迪心智”的开蒙礼活动,由此开启他们国学人生的第一课。
活动当天现场庄重而热闹,小朋友和家长们共同参加了正衣冠、拜孔子、点朱砂、诵古诗等活动,体验了一场穿越千年的古代文化之旅。
“穿越”启智门 领略传统文化
伴随着主持人的开场介绍,一群身着古装汉服的“学童”们步履庄重在家长的陪同下走过启智门,开启古今文化之旅。
国学课上 爸妈希望
成长路上陪伴小朋友最长时间的人便是爸爸妈妈们,听!爸爸妈妈在国学课中给小朋友们提出的殷切的希望!
师正衣冠 知书明理
《礼记》有云:“礼仪之始,在于正容体,齐颜色,顺辞令”。衣冠不仅意味着遮羞,更反映精神面貌,活动中老师们为小朋友们整理好衣冠,希望他们今后能做活泼可爱、积极向上、知书明理的中华小公民。
起身拜师 尊敬师长
古时候的学童在开学的第一天,早早起床到学堂,参拜孔子画像,孔子是他们心中有智慧、有学问的老师。为了延续这一传统习俗,活动当天小朋友们也对孔子画像进行了行拜,同时还对生养、教育他们父母、老师进行了行拜,以示今后尊师重道,能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。
谆谆教诲 乐学笃行
在对孔子、父母和教师进行了行拜之后,保教处董主任为孩子、家长们上了国学“启蒙课”,董主任希望家长朋友们能重视此次活动对小朋友们教育的重要性、关注小朋友们的健康快乐成长。希望小朋友们“爱众亲仁 乐学笃行”,今后能做亲师长、亲友人、亲祖国,做有理想、有道德、有文化之人。
朱砂启智 开笔启蒙
在古代,学童入学读书前,都会有启蒙师长用红色的朱砂在学子们的额头正中点上红痣,称为“开天眼”寓意开启智慧,从此眼明心亮,发奋读书。活动当天,小班组的老师们在董主任的带领下共同为孩子们点朱砂,以此祝愿孩子们眼明心亮、心灵手巧。
国学精髓 共同诵读
中国古诗词文化博大进深,简短的小诗读起来也朗朗上口。在古时候,进入学堂的学童们都会学习古诗,他们反复朗诵,直到掌握其精髓。活动当天小班的所有小朋友们也用稚嫩的童音朗诵古诗,寓意着今后要认真学习古诗词,学好中国传统文化。
击鼓明志 志向远大
古人到学宫中读书为了考取功名,他们进入学宫的时候,往往通过击鼓的方式,表达他们要读书上进和考取功名的远大志向。活动当天小朋友们也进行了“击鼓明志”的活动,表明自己的志向,击鼓的声音越响、声音传得越远,说明志向就越远大。在今后的生活学习中只要小朋友们不断努力,所有的理想都会开花结果。
许愿祝福 破茧为蝶
古人喜欢将自己美好心愿记录悬挂于合适的地方。活动的尾声,家长们将自己对孩子今后的美好祝愿写在“许愿卡”上,然后悬挂在幼儿园的“许愿墙”上,希望已经顺利入园的小朋友们开启人生中新的路程,不断成长,破茧为蝶!
谷里第二幼儿园小班开蒙礼活动圆满落幕,此次活动将古色古香的时光融入进现代小朋友们的童年记忆,美好且有意义。在这个有温度的活动中,小朋友们尽情在古今文化中“碰撞”、快乐成长,这也是这次开蒙礼的初衷,愿可爱的孩子们:在今后的漫漫求学路上,知书明理、怀揣梦想、健康成长!

